武昌理工學院學子在2020年中國機器人大賽中奪冠 |
發布時間:2020-11-30 閱讀次數: |
中南在線消息(大通社記者 陳宇飛 記者 魯信 報道)“它在過彎的時候非常穩,而且速度快,跑完一圈的時間比第二名少十秒左右。”武昌理工學院學生余輝激動地說。11月27日從武昌理工學院獲悉,在剛剛結束的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中,該校人工智能學院“晨旭隊”,經過激烈的角逐,斬獲此次比賽“四足仿生機器人項目”的冠軍。 中國機器人大賽由中國自動化學會等主辦,是中國目前影響力最大、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機器人學科競賽之一,是我國最具影響力、最權威的機器人技術大賽、學術大會和科普盛會,是當今中國智能制造技術和高端人才的重大交流活動。該項賽事從1999年開始到2020年,共舉辦了21屆。 11月19日至22日,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在青島即墨創智中心體育場舉行。來自清華大學、浙江大學、山東大學、國防科技大學、武昌理工學院等200所學校的780支團隊,參加農業機器人、救援機器人、四足仿生機器人、醫療機器人等18個大項的角逐。 武昌理工學院參賽代表隊“晨旭隊”,由該校人工智能學院機器人協會的4名同學組成,分別是軟工1803班余輝、計科1805班劉宗文、軟工1901班李佳嬈、智能1902班嵇然。隊伍指導老師是曾輝和李雅瓊。參賽的機器狗名字叫“包弟”,全部由學生自主設計研發。“名字取自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,因為這個機器狗很像我們平時家里養的狗,而且它也和我們一起度過了很多時間,我們每個人都在上面傾注了很多心血。”本次比賽隊長余輝表示。 隊員劉宗文介紹,他們研發的“機器狗”在過彎的時候非常穩,不會和其他隊伍一樣沖出賽道,而且它的過彎速度遠超其他隊伍。在設計機器狗步態的時候,他們對它的跑步姿勢進行了優化,保持了它穩定性的同時還讓它的速度得到了提升。在它經過直線賽道時會進行加速,在過彎道的時候會保持勻速,而不是像一般的隊伍那樣進行彎道減速。這類機器人在礦山開采、海底探測、星球探測、軍事運輸、殘疾人輪椅、教育及娛樂等眾多行業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。 “在比賽場上,機器狗對賽道的判斷,通過設計算法讓它能夠分辨復雜的彎道情況,還能根據不同賽道進行加速減速,在不小心超出賽道的時候還會自動返回賽道,不需要過多的人為干預。”劉宗文說。 比賽過程并非一帆風順。因為疫情的原因,今年的中國機器人大賽先是從8月底推遲到10月中旬,又因為青島新出現幾例新冠肺炎病例推遲到了11月下旬。余輝分享了他們團隊的比賽經歷,待在青島市的五天都是調試機器狗到半夜轉點才睡,早上六點起。比賽地點在青島即墨創智中心體育場,前兩天都用來調試機器狗,由于場地材料和規則上說的無紡布不是同一種材料,使他們不得不再重新調參數。 隊員嵇然介紹說:“比賽場地的這種材料更光滑,更容易讓機器狗打滑。但是第二天和第三天都是比賽時間,不允許在賽道上調試機器狗,我們只能去得更早或者晚上等到8點這一天的比賽結束,裁判走了我們才能開始測試。” 據了解,機器人研究涉及力學、機械學、電子學等多個學科,參賽學生在機器人大賽過程中不僅可以擴展知識面,還能促進學科交叉,迅速提高學生動手能力,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。“今年的比賽難度與往年相比有很大的提升。更高的技術要求和更復雜的比賽形式無疑是我們備賽中的兩大難關。在如此嚴峻的形式下,能取得這樣的成績,顯示了學生們扎實的專業素質。”指導老師李雅瓊如是說。 “得知獲得冠軍的那一刻,我感覺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,我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。我們成功刷新了機器人協會最好的成績,還打破了學校在機器人國家級比賽上的最好成績記錄,這次經歷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收獲。”余輝同學倍感自豪地說。 談及武昌理工學院機器人協會建設時,曾輝老師介紹,學院近年來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影響力,在全院刮起一股強勁的“機器熱”。有協會成員自己研發的可以和人進行簡單交流溝通的人型機器人,有可以進行顏色分揀、篩選快遞或者水果的機械臂,有為人進行按摩的“按摩機器人”,為人們端茶送水的“酒保機器人”,還有為餐廳上菜的“餐飲服務機器人”。 “為了趕上世界機器人發展的潮流,我們在智能機器人的創新應用方面有很多特色和亮點,依托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,進行專業社團的開設,通過以賽促學培養這方面的人才,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。”曾輝老師介紹道。 近年來,該校人工智能學院學生在機器人大賽中成績斐然。2016年獲中國機器人大賽武術擂臺賽-無差別1v1項目二等獎兩個,三等獎一個;2017年獲中國機器人大賽武術擂臺賽-無差別1v1項目一等獎一個,二等獎兩個,三等獎兩個;2018年獲中國機器人大賽武術擂臺賽-無差別1v1項目二等獎四個;三等獎一個;2019年獲中國機器人大賽四足仿生機器人-循跡賽項目一等獎一個,二等獎一個;四足仿生機器人-越野賽項目一等獎一個,二等獎一個。而今年更是奪得了“四足仿生機器人項目”的冠軍。 |
[返回頂部] [關閉窗口] |